蔡建国委员建议:应深化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意义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0-04-23 来源:中国bet356体育app网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见证了一个古老文明浴火重生后的蓬勃生机,两年后的上海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历届世博会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将多元文化以现代科技的方式精彩演译,也在于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产生了朴素而极具吸引力的梦想: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首次确立了名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申办主题,从此每一届世博会都要提出一个明确的申办主题。能否推出具有前瞻性的现代社会新理念是衡量世博会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软指标。日本的世博研究家荒俣宏说:“如何给人带来梦想是世博会最大的主词汇。反过来,不能给人以梦想的世博会就几乎不值分文。具有深远意义的世博会展示给人的是以‘您的生活将是这样的’为主题的梦,历届世博会主题实际上是以梦为主题而展开:极端追求技术之梦、完全享受生活之梦、极端回归自然之梦。”而此次,上海世博会要向世人讲述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的发展》一书中说“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城市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落地写照。尽管20世纪的城市出现了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城市生活也不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但21世纪归根到底是城市发展的世纪,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2020年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居住在城市。就此而言未来的人类就是“城市人”。如何建设更美的城市,使市民更好地生活,不仅是发达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亟需考虑的难题。今天,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在思索:明天的城市将会怎样?
上海世博会和谐城市的理念试图表达一种崇尚宽容和谐的东方智慧,在世博会历史上,这是一次新的大胆尝试,它不仅包含对人类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更寄托了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实现地球上所有生命共生共存的愿望。而“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主题理念,首当其冲,将对上海产生以下深层意义:
一、深化上海城市公共环境艺术
所谓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指在城市中的公众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场所实施的艺术,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以科学的手段求得三者关系的和谐,包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方面。主要指人对物质文明及城市形象的打造,它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公共建筑、公共艺术、城市历史遗存、市政管理等诸多方面。
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破了历届世博会在居民稀少的空旷场地兴建园区的惯例,选择了旧城改造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为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上海在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和环境提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多方面,全面科学规划,更加深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将使黄浦江两岸增添一处富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江岸线景观,提升浦东西南部地区的城市功能,弥补这一地区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的不足。世博会后,部分展馆和其他建筑将被保留并改造成旅馆和商业、文化、娱乐场所;现在的造船厂内将建立海洋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办公楼或高科技孵化区;世博会议大厦和部分展馆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国际会展中心;综合体育馆可利用附近的多功能平台组织大型公共文化活动。这些设施将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上海城市文化服务的空间布局。同时世博会的举办,将加快上海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将形成由11条线路组成、运营里程达400公里、承担900万客运量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满足世博会和城市发展、居民出行的需要。上海世博会也将对上海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世博会筹办期间,上海大力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外环线以内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
二、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心
首先,与一些世界级大都市相比,上海高等教育资源数量、高等教育普及率都存在差距。上海现有高等院校50余所,学生数占澳门赌场高校大学生数不到5%。而东京拥有高校近300所,英国最好的10所研究型大学一半集中于伦敦,因此打造了百年不衰的世界级知识中心。其次,上海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状况是强项强,弱项弱。上游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优势较明显,中下游开发较弱。科学院、高校原创研究力量较强,企业原创研究力量较薄弱。原创项目在科技总体布局中比例不高,国际影响力有限。
世博会将文化和科技联系在一起。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影响到世博会的成败,更是城市竞争力的保障,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世博会的举办,有助于上海将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吸引、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克服精于模仿疏于创造的局限,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上海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示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技术,以及围绕新技术开发的新材料等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尤其是展示中国在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的贡献,这些都将有助于上海建设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中心。
三、打造“上海名片”,向世界说明中国
不可否认,世博会将给上海带来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但世博会不仅仅只是184天的商品交易会、贸易订货会、旅游推广会,我们应放眼未来20年乃至50年的后续效应,这就需要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世博会“博”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博”文化。一届世博会只有能准确演绎其所处的时代特点或所属的地区特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上海的最佳名片。
当下世界的冲突,在很大层面上是文明(或文化)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理解而形成的文明冲突。而当下世界的文化冲突,无非是传统与现代性、本土与世界性这两对二元对立的文化冲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足于本土的,也是传统的,但同时以和为贵的精髓却也是兼容并蓄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得以吐故纳新,和而不同。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7000万中外观众,集各地之异,展世界大同,作为全球最大的跨文化传播舞台——上海世博会必然为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世界维度的沟通起如虎添翼的作用,打造出一个简约易懂的“文化中国”,一个还原现实的“本色中国”,一个推陈出新的“创意中国”。
城市作为人类一切活动最核心的节点,反映了人类发展的进步,人类的文化文明、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意味着参观者将观赏到的,不仅仅是一群展馆和展品,而是一座完整的城市。上海需要以一种和谐、融洽的方式,展现出这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自豪感。老上海,十里洋场,歌舞升平,老街坊,小弄堂,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新上海,东方明珠,金融中心,至今仍充满着神秘与令人向往的魅力。上海,本身就是精致与激情的代名词。独特的“海派文化”历史,使世界各国的文化都在这里留下了烙印。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强了上海的文化亲和力与文化磁力。以世博会为契机,突出城市符号、打造文化英雄、规范文明礼仪、重塑城市精神,上海正致力于通过城市文化建设超越世博会,给上海带来持续的、积极的变化,使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兼收并蓄、合作共赢的最佳舞台
《世界文化报告2000》指出,文化的多元性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世界文化并非像马赛克那样拼接而成,而是一条由不同文化支流混合而成的、不间断的长河,而中华文明只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支涓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走遍192个国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此次192个国家齐聚上海,展示多元的文明和独特的文化。如此千载难逢的交流机会与无与伦比的学习平台,必将使上海从各个参展国、城市、国际组织中学到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博采众长,进而提升自身的城市实力。同时,上海世博会动用世界上最有号召的力量,把全球242个国家和组织聚集起来,展现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实现尊重与合作并存,创新与融合共进,为缔造生态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再过70天上海世博会就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迎来世界的注视。相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站在世界中心的舞台上讲述“新上海滩”的故事,实现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