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个案一:穷困的山民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果普村,全村136户人家,年均收入不到1000元。彝族同胞吉色日的家,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茅草屋,屋里一个角落关着猪牛,一个角落堆着马铃薯,一个角落是用三块石头垒起来的灶台,一个角落放着一张床,隐约看见屋顶挂着破烂的蚊帐、床上补丁重重的被褥和衣物。
个案二:滋润的金领
郭先生是一家私营股份公司的股东。他不领工资,而是采取一些会计手段做到没有分红或很少分红,根本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平时买车、去酒店吃饭、旅游等开销均从公司账面走钱,以接待费等名义实报实销。
个案三:奢华的富豪
喝轩尼诗、戴卡地亚、开劳斯莱斯、穿乔治·阿玛尼,出入拍卖行、私人俱乐部……千万富豪孙先生的生活方式和普通民众还是有很大差别。
孙先生充分表现出作为富豪是多么豪迈:“当时也没多想,买就买吧。”
[走向]:当今中国的贫困人群、中等收入者、超级富豪不同的生存状态,凸显出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现实。可喜的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建立合理有序的社会分配制度问题。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可以说,在一次分配上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理想明天已经露出了曙光。
途径一:努力扩大中产阶层
[数字]:据统计,中国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中间阶层的收入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低收入阶层人口的收入仅以4%~5%左右的速度增长。
[分析]:我国目前的收入结构呈现“葫芦形”:中间阶层所占的比例太小,其缺陷是容易形成贫富分化,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使大多数人陷入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改善的“发展陷阱”,造成社会不稳定和不和谐,最终会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收入调节的核心问题是中低收入人群过于庞大,而中间阶层数量微小。
[对策]:郝如玉委员认为: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努力扩大中产阶层,实现社会结构由“葫芦形”向“橄榄形”的转变。
途径二:增强政府再分配调节实效
[数字]:在2005年,澳门赌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占各项税收的比例只有7.3%,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只有2.5%。同期,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抚恤、社会福利救济和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只有3%。
[分析]:人们在谈到“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时,都会想到税收杠杆,并且把年初税务总局公布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有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的义务”作为一个信号。值得注意的是,累进税率征收原则是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这实质上是对勤劳的征税,对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不能滥用。
[对策]:李永海委员认为:应提高中低收入者所得税起征点,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减少一般性公务开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居民收入;对城市和农村困难家庭实施有效保障,以不断增强政府再分配调节的实效。
途径三:实现一次分配上的公平与效率统一
[数字]:据美国专家估计,由于每年进口中国商品使消费者节约支出达10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3亿人每人每年向美国消费者贡献了600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外资企业每年从中国汇出的巨额利润,这间接说明目前中国劳动力十分低廉。
[分析]: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在一次分配上实现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良好机制尚未形成。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生产模式长期靠廉价出卖劳动力、资源、环境来保持竞争力维持竞争优势。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从事高风险、高强度、低收入的体力劳动,无法步入小康生活;另一方面,不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对外贸易,往往受制于外国,不仅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换来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对策]:林毅夫委员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快速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同时,又让中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增长快于富人的收入增长,以缩小贫富差距,在一次分配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