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关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民革中央
主 题 词:教育,职业健康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我国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极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近年来,已不断发生青少年离家出走、犯罪、自杀等事件。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澳门赌场各地在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师资力量相对充足。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则比较落后,尤其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区。总体上看来,很多中小学没有心理教师,或是心理教育工作由团队干部、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兼任,其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培训。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更普遍、更规范。而在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性和规范性较差。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边缘地位,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和学校评优的一个形式。
三是存在认识和实践误区。很多学校没有区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本来要求持中立态度的心理咨询变成了道德说教,导致收效甚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不仅没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把心理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治疗,导致针对学生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针对少数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的帮助和治疗活动。
四是研究与指导实践相脱节。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心理状况差异明显,加上不同学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各有群体特性,目前通用的心理教育指导教材显然不足以应对各种现实的需求。与此同时,作为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各类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机构、援助机构等社会支持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此,我们建议:
一、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心理教育评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广度,引导教育工作者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为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确保工作质量,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评估机制,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师范院校应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帮助师范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中小学应把心理教师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聘用有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才;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此外,还应提高其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将其渗透日常教学活动中,营造更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专业机构为主体,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分析。卫生部门把学生心理健康检查作为常规健康检查项目,联合教育部门共同指导、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规范处理和科学运用各种测量结果。学校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对“重点时段”和“重点群体”开展监控,构建“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授权社会专业机构,科学运用调研数据,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摸查和分析,以科研带教研,协助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引,并稳妥、科学推进工作开展。
四、强化中小学校与社会公益机构的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公益机构的人才优势,组建讲师团队深入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专业辅导机构、专科医院的对接,以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保密制度,为未成年人提供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服务。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可及时转介至社会专业辅导机构接受进一步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若需要医学心理干预,还可转介到规范的医学心理诊治部门,接受更深层的心理救治。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