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体育总局(主),科技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会),财政部(会)
提 案 人:骆沙鸣
主 题 词:医疗体育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体育产业由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服务等构成,是横跨生产、服务、消费的产业,是关联度极广的上游产业,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高投入性等特性。其又具成长潜力大、带动系数大、辐射范围广的特点。我国休闲健身体育和职业竞技体育的内需巨大,前景广阔,但我国体育服务是个短板,体育教育培训、体育金融、体育广告、体育转播等体育产业链延伸不足,未成规模。近年澳门赌场各地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机构发展壮大了。台湾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值得借鉴,要有更多民众和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才能将体育产业做大、产业链做长、做精、做专、做深。澳门赌场各地都有各类国家体育队的训练基地,体育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国内已有许多利用民间资本建设体育馆场的成功案例,预示着面向全社会资本开放的体育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目前美国体育产业占GDP10%,而体育产品制造业占其中不足两成,其体育服务发达,这说明我国发展体育产业尚存有巨大潜力和空间,体育产业应成为服务业重要组成。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下,需进一步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建议如下:
1、将体育产业列入我国“十三五”绿色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而且应予政策扶持,资助业余体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方向、人才流动与资金流向上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体育产业支持力度,坚持企业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利用税收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建设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健康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对非营利俱乐部和协会实行减税,给予职业体育版权保护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体育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建议制定《体育产业振兴条例》,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精神,简政放权,全面开放,强化服务,加快人才、资本要素流动,支持优势体育企业品牌和项目走向“一路一带”沿线国家。
2、为大力发展我国体育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和职业体育产业。应尽快改变我国许多体育(如武术、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自行车、气功、瑜伽等运动)以民间娱乐形态存在的现状,提高其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丰富健身跑、马术、航模、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等运动场地。通过提高其商业价值来直接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注重我国体育产业链的延伸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引导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并解除各种体制机制上的束缚。加快体育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相互促进发展。全方位、多领域地创新合作内容、合作渠道与合作方式,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3、积极促进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许多企业家通过企业支持职业篮球俱乐部和赛事,丰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应鼓励更多企业与体育联姻,通过体育做大市场,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内涵,嫁接文化创意。建立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完善体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成果产业化,构建体育产业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4、应把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与做大做优我国体育产业有机结合,加快我国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成立我国体育联盟。引导支持我国体育经纪业和体育赞助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健康发展。休闲健身娱乐业可带动旅游、交通、食宿、体育用品设施等方面消费,存在巨大商机。加强与台、港、澳及海外社团的体育交流合作,催生更多中国体育赛事与品牌,形成“一市一品牌”。如厦门的国际马拉松赛等。加大针对体育产业的消费补贴力度,创新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适应体育产业成长所需的专业信贷管理制度。鼓励境外资本投入体育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建立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
5、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产业有机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承,达到提高体育产业附加值之目的,创新更多体育健身产品,按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健身的体育用品和健身产品。利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健身运动器械产业和智能化体育健身设备等。支持企业在3D打印技术的体育创新应用、穿戴式体育传感器以及赛事演示技术领域的开发。开发带有卫星定位和抗低温功能的智能救生衣、健康体能测试仪等新奇特产品,使创新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内生动力和灵魂所在。
6、开发各地体育设施地图,使民众可利用智能手机查询各种体育设施位置,培育引导志愿者参与大众体育组织与活动,让每位志愿服务工作者和参与大众体育活动者都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利用微媒体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推动学校、机关体育场馆定期向社会开放,让更多免费或廉价的运动场馆与体育设施为民众所用,促使健康与运动成为我国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创造更多的体育消费商机。
7、通过建立体育产业科研立项市场评价标准体系、需求导向试点制度和科研成果、经济效益长期跟踪制度,提升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发展体育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要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要从教育改革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技术创新与体育产业理论引领,进一步夯实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营造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