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两点,记者坐上武汉开往黄石的C5513次城际高铁,参加2015年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亲身体验了一把武汉城市圈无缝对接的“一小时交通圈”带来的便利快捷,全程只用了43分钟。车厢里,带着儿子回老家的宋斌感叹道:“以前坐公共汽车得花小半天时间,如今只是‘一碗汤’的距离。”
自2009年,国家批复《武汉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以来,武汉与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个周边城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大大加快了武汉周边地区与武汉资源共享、产业融合,“1+8”城市居民迈入了同城化生活。
对接国家创新战略
如何使武汉城市圈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10月16日,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1+8”城市和3个观察员城市的政协主席以及国家、省级层面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相约黄石,为武汉城市圈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9月,国务院批准武汉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此,本年度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协商主题。“推进思维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推进机制创新,破除发展壁垒,才能实现圈内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化合作、成果共享。”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对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充满希望。此次论坛,周先旺率市委中心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进一步统一以创新深化城市圈合作的共识。
自2005年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创办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城市圈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每年一个主题,献计献策。“主席论坛充分发挥政协人才智力优势,有力推动了武汉城市圈跨区域的合作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的责任担当与特殊作为,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此,我们有责任把论坛做出成效。”黄石市政协主席郭远东说。
十一载风雨路,政协人秉持思考探索之心。承办本届论坛的黄石市政协成立了由郭远东挂帅的论坛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召开协商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城市圈各城市政协负责人与会,共同研究论坛选题。选题协商会召开后,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产业转型升级”协商主题,各城市政协也积极确定了子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围绕课题任务,到国内同类地区和城市圈城市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形成1个主题报告,以及12篇大会发言材料。
用科技创新破解资源难题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多年来,资源缺失与环境污染仍是武汉城市圈面临的发展难题。如何在“两型社会”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确立创新驱动在武汉城市圈发展中的核心战略地位。”黄石市政协城市圈创新驱动战略课题组认为,武汉城市圈科技创新平台实力雄厚,已建成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500余个,同时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宏大,高新技术产业日渐崛起,科技创新成果先进丰硕,《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深入推进科技创业的十条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创新政策,使得武汉城市圈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优势。
“武汉城市圈虽科技创新优势明显,但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成果转化不充分,武汉城市圈科技资源开放流动不够。”课题组提出。“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制度城市圈《‘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对武汉城市圈科技创新合作的顶层设计和高位统筹,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促进武汉城市圈科技创新资源有序开放流动,建立武汉城市圈网上科技成果技术交易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库,开放一批面向武汉城市圈企业的实验室。”
“推进武汉城市圈大众创新创业,加快众创空间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加强对孵化毕业企业接续扶持,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扶持服务。”课题组建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建议:“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更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
武汉市政协主席吴超认为,在武汉城市圈产业链发展及关联产业的空间布局中,应强化圈域内科教要素流动和创新资源整合,明确城市之间的分工,鼓励城市圈各市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在技术创新上实行差异化战略,选择最适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