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来到教育界联组会现场,听取委员建议,回应委员关切。
“这些天,我一直在关注、收集委员们通过媒体发出的各种声音。比如,有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这0.57%带给中国教育的挑战以及需要做的事情。委员们的这些观点,给了我们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14位委员发完言后,时针指向11时,袁贵仁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开始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发言。
“我很同意鲁景超委员的观点。我们应当更多地了解、熟悉、尊重教育对象,要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这一代青少年,而不是还用传统的方式、习惯的做法、陈旧的眼光来看待他们。鲁委员的这句话———把学生兴趣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可以作为名言。”袁贵仁在回应鲁景超委员发言时建议,全体中国教育人都应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教育人,是否因为我们教的方式、模式,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回应孟安明委员关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素质问题时,袁贵仁表示赞同孟安明委员的建议:由教育部牵头设立青年教师国内进修计划,用好国内优秀高校资源,“比如完全可以将某一个学科的青年教师培训,委托给国内这个学科顶尖的一所大学来完成,而不一定都要出国去学习”。
对于会上三位委员关注的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高校科研人员出国办法、对基础科研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等问题,袁贵仁的观点是:教育要服务社会,就要充分调动各级各类教育从业者的积极性;对于委员们带上来的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呼声和意见,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办好中国教育、让百姓受益的大方向,执行方案细化、精准。“现在的问题就是出台一个政策,最初制定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没有实施细则,下面执行起来只能‘参照’,一参照就会出现一刀切。”
马敏委员提出的教育信息化要需求精准化、实效化的观点,让袁贵仁想起前一天参加澳门赌场人大湖南代表团讨论时一位乡村教师代表向他提出的诉求:目前在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硬件有了,乡村老师不会使”,但是老师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愿望很强烈。
“我赞同来自新疆的帕尔哈提委员建议的‘教育部应出台普及高中教育攻坚计划’。‘提升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孩子上重点大学比例’我们正在做;‘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出一位大学生’,我相信能实现,只要孩子想学,政府就应该给予帮扶。”对于委员们关注的教育扶贫话题,袁贵仁如是回应。
“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是联组会上委员发言中、袁贵仁回应中,几次提及的字眼。“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清晰表述了今年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未来五年的规划蓝图也有了,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眼看时针指向12点15分,袁贵仁以这句质朴又最具实际效应的话,结束了这场长达3小时的部长与委员对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