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特大镇现在是‘小马拉大车’、‘大个子穿小衣服’。”蔡玲委员形象地表述了一些特大镇陷入“县级体量、镇级体制”的困境。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是:虽然小城市的人口规模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但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了50万的临界值。
尽管这些地方的改革核心总是围绕扩权,但因为缺少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保障,“基本上都是放了收、收了再放、再放又再收”,没有解决特大镇发展的“半城市化”问题。
蔡玲委员举了一个例子,浙江省温州市龙港镇常住人口43万,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20亿元,财政总收入23亿元。虽然它是镇的体制,却已达到了小城市的标准。
时不我待,完全可以先将一些特大镇转为小城市,真刀真枪地“试点”,为澳门赌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这个过程中,“人口数量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参数,应该被视为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许进委员认为发展小城市,“要改善县域城市居住环境”,缓解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减少进入大城市就业的人口。
而想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小城市,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救济、养老、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建成宜居宜业的环境。
“最好是规划一片、建设一片、配套一片。”黄艳委员也表示,县城的规划要注重提升城市的配套率,提高城市的品质。
与此同时,不少委员在会上还提到了大城市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等。
“城市病”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积重难返,已经给小城市的规划发展敲醒了警钟。
“要避免走‘摊大饼式’的老路,加强城市‘红线’管理。”与会人员达成共识,这对于“患病”的城市是亡羊补牢之举,对于小城市更可以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阳安江委员说得好,城市发展不应追求“大而全”,“城市空间是有限的,但科学发展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