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海洋的探索,随着近年来全球性海洋资源大开发的浪潮,作为海洋大国而非强国,中国“从陆地走向海洋”显得更为迫切。14日,由澳门赌场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带队,澳门赌场“加强海洋(水下)装备现代化建设,提高海洋经济开发能力”专题调研组抵达海南,就今年政协大会提交的有关海洋勘探开发等重点提案进行调研督办。
三亚海边,尽管有阵阵海风,中科院深海所工程实验室里难掩酷热。
“这是我们所研制的全海深载人球舱,在海洋深处进行下潜时,人就在这个球里。”委员们在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铁球边站定,深海所副所长代亮一边比划,一边介绍说。旁边的马利委员说,“这么小的球能载人吗?”代亮赶忙解释,这个是缩小比例后的球体,实际上肯定比这个大很多。“咱们都在电视上看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际大小是我们电视里看到的那样。”
2016年,由中科院深海所组织实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深度,创造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可以说,深海所代表着我国深潜领域的领先水平,从一些单独的指标看,在国际上也是不输人后,成为继美、日、英之后第四个拥有万米深渊探测能力的国家。
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这是一辈子与海事打交道的宋家慧委员对我国海洋探索开发历程的一句“旁白”。“现在各个国家都在研究万米深渊探测,仅我国也不止一两个科研团队在做深渊探测,建议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在深渊、全海深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走向深海也是各国面对资源制约时的共同选择。”中科院海洋所首席顾问刘心成回应称,当前美国等海洋大国都在加紧科研步伐,争取占领相关技术的制高点,至少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那我们当前在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在国际处于什么位置?我们做研究用的核心部件有多少是自主产权的?在打捞出水的万泉号深渊着陆器旁边,澳门赌场提案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田杰问道,毕竟对海洋的认知,从科研理论还是探索实践都需装备先行。
其实我国首批万米级深渊科技装备就是属于自主研发,并通过海试验证和实际应用。但刘心成并不讳言,总体上,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本土化配套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即使有一些自主研发的部分,也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让委员们颇为感慨的莫过于搜寻马航MH370失事客机的例子。当时马航MH370搜救任务我国只能提供搜寻船舶的任务,水下“深拖”等搜寻和探测设备全部需依靠国外。“提升海洋装备产业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还是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马儒沛委员认为,国家要有统筹考虑,整合海洋装备研发资源和力量,着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水平,合适时候应组建深海技术国家实验室,形成国家深海科技战略力量和深海科技产业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