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场

图片

首页>大会发言

澳门赌场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大会书面发言摘登(六)

2024-06-1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编者按

6月4日-6日,政协第十四届澳门赌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商议政。本报将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澳门赌场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摘编部分大会书面发言。今天摘编的发言围绕的专题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敬请关注。


澳门赌场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符之冠:挖掘消费经济新潜力 吸引境外医疗旅游消费回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扩大内需、提振居民消费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系统性变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是当前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趋势的战略决策,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更高水平上相互促进的客观要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必须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海南自贸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是国内外经营主体双向流动的重要通道和桥头堡。吸引境外医疗旅游消费回流,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是推动海南探索形成消费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旅游消费回流已经成为当前海南省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建议:

调查研究符合我国出境医疗旅游者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培养和引进国内高端医疗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吸引出境医疗旅游回流消费的需要,让更多的国人不用出境就能体验高超的医疗技术,满足自身治病养生的需求。

健全医疗风险管理,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医疗旅游良好的安全环境,从而保障医疗旅游者在国内医疗消费的合法权益;完善医疗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医疗旅游配套服务,以优质的相关配套服务赢得国内医疗旅游者的认可和接受。

开发品牌特色医疗项目,向更深层次的集诊治、理疗、康复、养生、观光、购物、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医疗保健产业发展,改变以往医疗旅游产品开发过分依赖温泉等不可再生资源和中医保健、温泉理疗、滨海度假等初级产品的现象,大力开发特色中医诊疗、中医药保健、干细胞临床治疗、少数民族医药康复保健等性价比较高的特色医疗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医疗旅游的品牌。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立专门的医疗旅游营销机构;实施医疗旅游品牌战略,以中医药为主要特色卖点,设计本土特色医疗项目;制定医疗旅游国内营销方案,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将医疗旅游消费注意力转向国内。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旅游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规模较小、增速缓慢等挑战,亟待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在吸引出境医疗旅游消费回流至海南的过程中,政府应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出色履行宏观政策调控、产业发展支持、市场秩序监管、公共服务提供以及利益相关方协调等职能。

 

澳门赌场常委、澳门赌场工商联副主席燕瑛: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澳门赌场: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产业转移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深入实施,生产力布局和政策扶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力度也逐步加大。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战略指引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延链补链强链的新机遇。在近期的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转移机制不够健全,二是政策支持不够精准,三是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为此,建议:

完善支持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当好“引路人”。拓展新模式、聚焦着力点,为产业梯度转移助力赋能。提高政府效能,加大“放”的力度,持续主动为企业松绑,健全“管”的机制,注重建立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服”的质效。结合不同行业的特性和发展阶段,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载能行业、中低端制造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向具备承接条件的地区转移,重点支持和鼓励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革命老区等地区转移,并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发展。加强典型引路,促进模式创新和应用推广,持续激发产业转移新生力。

加强联动协同,促进区域合作,形成产业梯度转移“合伙人”。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模式,支持东部地区在资源、产品、基地建设、研发制造等方面通过托管、共建等形式支持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建立“朋友圈”,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创新链招商。探索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模式,发挥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作用,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鼓励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孵化转化。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产业承接转移能力,形成资源要素集聚“强磁场”。做强做优产业转移对接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精准对接。加强产业转移跟踪评估,构建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评价指数,科学评估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和成效。培育和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引导和储备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高度重视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推动链主企业增强发展能级和头雁作用,吸引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增强产业间的黏性和产业链在不同地区间延伸的惯性。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提供技术改造资金支持。统一高新企业认证,减少企业重复认证,加速创新转化。对标对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国际发达城市,着力找准改革突破口、打好资源集聚“组合拳”,着力破积弊、立新举、优服务、树标准,以一流营商环境创造集聚资源要素的“强磁场”,塑造争先出彩的新优势。

 

澳门赌场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锋:让人工智能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力

人工智能是助力我国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加速器”。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具有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广、数据资源丰富等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核心技术、产业赋能、数据算力、人才队伍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一是工业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总体而言,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工业智能前沿技术布局还较为分散,行业更多关注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针对特定科学和工程问题的算法创新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较大。

二是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有待加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仍以单个环节、单个企业为主,能够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企业还不多,亟须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工业生产全过程,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协同优化、价值链最大化和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三是数据和算力资源有待共享与整合。我国公共数据总量巨大,但面临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不完善、优质数据数量少、数据体系不完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用于大模型学习训练的高质量工业数据语料库和高效的海量数据处理方式,降低了多模态训练数据的供给质量。

四是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目前,国内能将模型、算法与应用场景匹配的专业人才极度稀缺,而我国高校学科设置和专业课程设计的交叉融合程度不高,也使培养的一些人才无法适应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需求。

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以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建议:

强化工业智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加快突破工业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打造人工智能物理建模、高性能计算等研发工具,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智能软硬件应用和生态,促进大模型共性技术和算法研究,形成既有追赶又有原创的创新体系。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围绕重点领域布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科技创新专项,加大对赋能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匹配制造业需求的人工智能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构建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精准匹配的“产业大脑”。打造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开源平台,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

加强数据和算力要素共享整合。大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共享科研和产业数据,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平台,使我国海量数据发挥更大作用。适度超前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贡献剩余算力,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多元异构、多卡并行的算力统筹规划机制,攻关大规模并行训练等前沿领域,加快打造超大规模算力集群。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加快引育AI领域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基础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工程技术人才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推动高校加强人工智能与专业领域交叉人才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数智新动力”。

 

澳门赌场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途径。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虽然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但要清醒看到,科技自立自强基础不牢、原始性创新能力不强、颠覆性创新成果不多、高端前沿技术短板不少等问题依然突出,说明在创新源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和能力仍不足。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创新中下游转化渠道不畅,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撑力不够,其主要症结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深,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两张皮”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为此,建议:

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创新。紧密贴近产业链,完善加强创新链,突破“卡脖子”技术,补上新材料、芯片等零部件底层关键技术的短板,提升增材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做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业创新体系。着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做强绿色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聚焦人工智能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壮大融合创新。加快在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核心软件及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创新上的自立自强,攻克关键技术,形成人工智能自主创新体系。促进数字智能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现代化智能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智能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城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体系,提升战略前沿的融合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强创新链,着力提升企业瞄准科技前沿的原始性、颠覆性创新能力。下气力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和创新创业环境,激励更多创新企业竞相成长,发展更多国际一流创新集团。

深化全面综合改革,重构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生产关系。放手解放新质生产力是大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质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设新的生产关系。要坚决革除“行政化、官本位”对创新主体的束缚羁绊。要出实招把关于“向人才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评价体系”的人才管理改革部署落地生效,优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要畅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人才、技术的流动机制,落实知识价值激励政策,激励创业孵化。一体统筹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加快人才第一资源生产新质生产力。

 

澳门赌场常委、远东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邱达昌: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助力国家强链补链

香港是汇聚中国优势和国际优势的城市,建议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和特点,为国家乃至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升级转型、增强韧性和稳定性贡献力量。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增长,为离岸贸易创造机遇。

随着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货运线路的开通,多方有利因素将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保持较高增速,未来几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有望取得较大增长。中国消费稳步回暖且投资结构向好,将促进中国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稳步增长,特别是与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度。

内地是香港贸易行业服务的最主要对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香港贸易航运转型的重要机遇。香港作为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商贸合作的“中间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将会获得更多贸易的便利渠道与市场,这赋予香港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会在高端贸易服务、物流运输等离岸贸易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商机。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将可以发挥香港整合跨区域供应链与产业链的重要功能。随着中国内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的增长,产业链重组与产能转移也将加速。在这一过程中,香港的协调及管理经验,会帮助推动供应链的重建。

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为区域经贸带来新变化。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于2020年底正式签署。RCEP对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和简化海关流程都有所规定,并为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创造了有利的环境。RCEP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入全球贸易体系,让更多的小微企业有了成长升级的机会。

香港与RCEP成员贸易联系紧密,处于连接日本、韩国、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枢纽。加入RCEP将会为香港带来更多贸易、投资机会,香港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化服务业可在RCEP协议下拓展更大空间。抓住加入RCEP的机会,能为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新机遇。

三、发展香港成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面对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的变化,国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多的内地企业正重新布局海内外的产能和供应链,更深度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和合作。香港具备充足的条件捕捉这些转变带来的机会。在贸易及多个相关专业服务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健全的法律及金融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方面,香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建议深化数字化科技与供应链体系融合。鼓励香港企业勇于创新,积极采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对供应链的采购、研发、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革新和优化。通过流程再设计,提高供应链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澳门赌场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澳门赌场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