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网www.cppcc.gov.cn
首页>地方政协
编者按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已于3月1日起施行,明确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坚定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在持续助力探索“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进程中,各地政协精准建言、频出实招。
甘肃省政协提案持续关注——赓续历史文脉 推动文化繁荣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促进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先秦文化遗址公园”……去年以来,甘肃省政协用一件件提案助力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与合理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烽火南梁、红色圣地会宁、红西路军鏖战河西……甘肃革命文物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分布广泛且特色鲜明。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这一生动鲜活的党史教材,赓续红色文化的“根”与“魂”,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意义非凡。
民进甘肃省委会在提案中建议,建设甘肃红色基因数据库,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体系,深化创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积极重塑场景新体验,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
如今,提案中的建议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全省革命类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推出基本展览130多个,年均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建成“长征丰碑、红色沃土、浴血河西”三大红色旅游区,三条线路入选澳门赌场100条红色精品线路,以哈达铺、会宁、南梁为重点的甘肃特色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初步建成。
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旅厅两家提案承办单位表示,将深入发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继续实施一批好项目,争创澳门赌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文化遗址公园,可以为悠久绵长的中华文明提供持续发展且从未中断的有力物证,通过深入研究阐释古代重要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充分描绘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脉络图谱、维系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纽带、不断激活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省政协文化文史委聚焦甘肃丰富的长城资源、早期秦文化遗址,先后提出《加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力度》和《建设先秦文化遗址公园》两件提案,为进一步丰富甘肃文旅资源,弘扬长城文化、秦早期文化精神,不断提升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对外形象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点打造临洮战国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在敦煌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建设长城文化博物馆,加大汉长城遗址考古发掘特别是阳关、玉门关遗址的考古发掘。”
“建设‘先秦文化遗址公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秦文化研究发掘、提升环境配套服务设施、促进秦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强数字秦文化智慧展现等五大重点任务,推进甘肃先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今这两件提案正在逐步落地,提案承办单位表示,当前甘肃正全力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重点建设以阳关、玉门关为核心的“河西汉塞”、以嘉峪关为核心的“明代雄关”、以定西境内的战国秦长城为核心的“陇右屏障”3个核心展示园。
在秦文化保护方面,将持续推进甘肃秦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成果阐释、研究、传播工作,为秦文化研究和遗址展示利用夯实基础,为推动秦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基础支撑。(通讯员 王钊)
河北省政协委员献策助推——用数字化打开文物保护新天地
文物具有传承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如何既能有效保护文物,又能立体化展示文物?河北省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应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文物保护,不断提升文物的影响力、传播力。
“传统保护手段主要依赖人工定期巡查、图纸记录、简单拍照摄像等。”谈到古建筑保护,周志军委员说,传统的古建筑保护方式难以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监测与记录,在修复工作中,往往只能凭借经验和有限的二维图纸进行设计与施工,容易导致修复过程中的误判与失误,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二次伤害。
“要借助数字技术为古建筑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周志军建议,利用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等,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修复方案的设计与模拟,提高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成功率。同时,结合VR、AR等技术开发数字化虚拟游览平台,并制作一系列数字文化产品,扩大古建筑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民间文献对研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冉华委员认为,民间文献收藏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许多珍贵文献因各种原因流散、易主,甚至在自然灾害中消失或被毁。另外,民间文献保存条件、保护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量文献难以妥善保护利用。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冉华建议,对民间文献进行数字化扫描、存储和管理,建立民间文献数字资源库,实现民间文献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同时,加强民间文献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民间文献查询、阅读和研究服务,让民间文献走出收藏机构,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与民间文献不同,深藏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机构的古籍保护相对完善,但亟须借助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做好整理和保护工作。孔春梅委员说,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古籍数字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方古籍数字化程度依然较低。
孔春梅认为,明确数字化标准、打破资源垄断是推进古籍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关键。她建议,完善古籍数字化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技术上的兼容性,对各级馆藏机构开发的古籍类数据库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整合建构可以提供史料存储、检索、计算、分析、传输功能的超大型古籍数据平台,鼓励古籍收藏机构将珍稀古籍文献和善本进行数字化传播,打破资源垄断,促进古籍的活化与利用。(记者 高新国)
海南省政协委员建言助力——让“文物﹢旅游”焕发新光彩
海南文物资源独特而丰富,革命文物、华侨文物、民族文物和古建筑、古村落独具特色,已经成为海南代表性元素和文化符号,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如何让冰冷的文物以生动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让人们感受文物带来的时光故事、古人智慧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三届海南省政协全会上,海南省各民主党派和省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为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持续精准建言。
在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刘艳玲提交了《关于加强海南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在指出海南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各种困难的同时,提出实施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保护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保护方法、做到精心修复等多方面的建议。
“空置和过度利用是海南文物古迹合理利用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历史建筑的空置会使其缺少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导致其损坏;而过度使用则必然加速保护对象的损坏过程。现阶段海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程度不够深,各地区定位雷同,特色地域文化仍需发掘,国内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省政协委员卞高强认为,在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文物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和各类博物馆在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游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在省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期间,卞高强提交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建议》。
为打造一条具有影响力的“文物﹢旅游”线路,增强海南旅游竞争力。在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民盟海南省委会提交《关于挖掘开发海南“文物﹢旅游”线路 活化历史文化城市印记的建议》,提出要精心策划“博物馆﹢旅游”主题活动,大力开发文物旅游特色产品,着力实施海南文物主题游径工程,加强文物单位与旅游行业联系,实现互促发展。
提案均得到省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答复。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答复表示,将通过实施文物科学保护工程、文物平安工程、特色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夯实文物保护基础,逐步改善文物保护状况,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进一步加强文物与旅游融合度。(记者 陈启杰)
浙江衢州市政协守护儒风根脉——助力打造“可呼吸的文化地标”
清明小长假期间,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澳门赌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南宗家庙迎来如织游人。
衢州是圣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多年来,衢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以南孔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衢州市政协连续三年紧扣“文旅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议政,孔氏南宗家庙保护提升、南孔文化传承始终是题中要义。一篇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深入剖析现状短板,探讨有效保护利用路径,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认可,转化成一个个落地举措。
2024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也是南孔祭典首次成为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实现“南北共祭”。柯城区政协副主席、国家级非遗南孔祭典代表性传承人、孔子第76代嫡长孙孔令立统筹参与了孔氏南宗家庙提升项目,助力硬件、展陈等五大提升行动齐头并进,为南孔家庙注入全新活力,让当年“走出庙门”全民祭孔成为现实。
“南北共祭”全球亮相当天也是《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实施之际,这是澳门赌场首部儒学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从2022年项目启动开始,蓝啸鸣委员便投身其中,深入调研、座谈交流、专家论证、民主协商、征求意见……“条例实施标志着南孔文化传承与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意义特别重大。”蓝啸鸣表示。
当前,衢州正以南孔文化为核心、孔氏南宗家庙等为重要组成部分,快马加鞭创建衢州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市政协和委员们为此以多种形式积极助力,每周主持召开创建督促协调会,深入开展衢州古城创5A“微调研”,倾情为更加彰显“南孔味”“儒学味”“年轻态”的5A古城贡献政协智慧力量。姚清影委员针对国家级儒学文化产业园核心地带水亭门的建言精准有力,被相关部门迅速采纳;徐明委员创意设计的“南孔爷爷”成为网红动漫文创产品和衢州城市IP;程勤委员策划参与“文物面对面”活动,助推馆藏文物“活起来”走向大众视野;钱进委员聚焦浙西重大考古发现持续发声助力……
从日常维护的细微之处到文化传承的长远规划,委员们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助力打造“可呼吸的文化地标”。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印记、独特的滋养,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衢州市政协主席方健忠说,要进一步发挥政协优势,多维、持续发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让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陆剑秀 胡夏菡)
江西丰城市政协委员建言传统村落保护——商道今犹在 “白马”啸新风
64条青石巷道、125栋赣派古建筑、135块石雕和木雕匾额……走进被誉为“匾额书法博览园”的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白马寨,巷道青石板上依旧保留的独轮车辙印见证了商贸通道的辉煌,巷道两旁一栋栋百年古宅大门上的匾额书写着:瑞霭关西、鳝堂遗徽、兰陔启瑞……或表达传承良好家风之意,或警醒后人为官做人之道。
尽管历经数百年,但村里的绝大部分建筑依旧保存完好,这与当地的大力保护密不可分,更是丰城市政协协商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古村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明清古建筑群落分布集中,形似八卦图,石雕和木雕匾额更是集合了楷书、篆书、隶书,以及难得一见的钟鼎字体,让白马寨村成为精美的书法博览园。”涂美华委员介绍,白马寨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为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曾出现部分古建筑梁木受损等隐患,亟须修缮保护。
为此,涂美华等多位委员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传统村落白马寨的“翻新”的提案》。
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张巷镇党委、政府充分采纳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在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方面不断探索,全面摸清底数,整合各方资金,按照保护优先、修旧如旧的原则,分类施策,精心抢修恢复原有建筑20余栋,尽可能地保持文物的原始面貌,让村落蕴含的厚重文化绽放出时代光芒。
做好保护是留住传统村落乡愁的根本,活化利用则是助力传统村落发展的动力。走进清代进士杨祖兰的古宅,一个精心布置的艺术馆出现在眼前。如今,这栋古宅已成为丰城市首个村级美术馆,收藏了79幅国画、书法等作品。白马村党支部书记杨晓说,“这些书法作品全部取材于村里的匾额内容,国画主题也以传统村落为主,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白马寨村的历史人文特色,不断提升古村文化和商业的‘增值空间’‘引流能力’。”
“故乡是维系游子情感的纽带,儿时记忆里的白马街热闹非凡,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集市上,集市上的货物琳琅满目,茶坊早酒客流如织,赶的是热闹也是人间烟火,花镲锣鼓表演更是童年记忆深处的乡愁。”白马寨在外经商的乡贤杨敏荣说道。
古村“活”起来,融合很重要。为进一步盘活白马寨村的古宅,张巷镇提出宜住则住、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用则用等四种利用方式。作为三栋被乡贤“领养”的古宅之一,“清辉远播”古宅被打造成为集古风拍摄和乡村振兴直播于一体的展馆。“领养人”赖伟成说,直播讲究货场的布置,在古村里面做直播,效果很不一样,“除了带货,我们更注重传统文化的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白马寨村。”(记者 王磊 通讯员 熊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