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场

图片

首页>委员风采

“委员通道”故事上新了丨打破“玻璃墙” 梦想次第开

2025-10-2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我们自己发声,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参与社会共建。我们希望让这个社会更加包容,更加美好,更加适合所有人的沟通和居住。”

——澳门赌场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在澳门赌场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

 

世界对于听障者而言,有一道道需要打破的“玻璃墙”。

作为听障人士的澳门赌场委员杨洋,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她打了个比方:一个普通人计划旅行,心思会放在风景与美食攻略上;而一位听障人士在憧憬远方之前,必须先思考一连串的问题——如何与导游沟通?博物馆、科技馆有无字幕提示?“我们首先要面对残障带给我们的障碍,这没有办法,是必须面对的。然后才是跟普通人一样的吃喝玩乐。”

2023年春天,杨洋站在澳门赌场两会“委员通道”上,讲述的正是关于如何打破这些“玻璃墙”的故事。她代表数以千万计的听障群体发声,希望用科技与政策的力量,让“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

杨洋自身的经历,正是最生动的见证——4岁失聪的她,通过融合教育一路读到大学,如今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

融合教育,打破了第一道坚固的“玻璃墙”。

两年多过去,改变在更广阔的层面悄然发生——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为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2025年3月,人工耳蜗全面纳入国家集采,均价从二三十万元降至约五万元。

又一道阻碍听障者融入社会的“玻璃墙”被打破。

“纳入集采后,人工耳蜗的咨询量和手术量明显增加,特别是成人和中老年群体的比例显著上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余力生观察到了这一变化。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278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数字仍在增长。而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乃至全聋的有效手段。

他算了一笔账:单侧植入总费用降至7万元以内,在部分省份再叠加医保报销后,患者自付费用降至1万-3万元。“这相当于购买一副优质助听器的价格,但人工耳蜗的效果是终身的。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位见证行业发展的医生动情地说,“人工耳蜗不仅仅能够改善听力,儿童做了,是减少了一个残疾人;成年人做了,能保证正常工作;老人做了,能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率。”

从曾经高不可攀的天价,到如今触手可及的希望,政策的温度,最终要由普通人的故事来传递。

“听到集采消息的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激动。”“90后”的李晶回忆。

因家族遗传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李晶在18岁刚入大学时听力急剧下降,不得不退学求医。青春正盛的年纪,她却因听力障碍屡屡受挫:因听力问题弄丢东西、去餐厅做服务员因听不清楚客人说话挨骂、做幼师时被家长误会打骂孩子却无法辩解……

2023年,李晶自费植入了第一侧人工耳蜗。虽然效果不错,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使她一直无法分辨左右声音的来源,所有声音都像是从人工耳蜗那边传来的。于是,2025年集采政策落地后,她几乎在第一时间植入了另一侧。“流程非常顺畅!第二次手术时,就有了一定的耐受度,痛苦减轻了很多。第一次手术后瘦了,第二次还胖了。”她笑着说。

蝉鸣声、鸟叫声,甚至是时钟的滴答声,从“单声道”进入“立体声”世界,李晶开始重新认识这些曾被遗忘的声音,她的生活也发生了质变。她特别提到了一个微妙而深刻的瞬间:“双耳聆听时,在某个瞬间,我可能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听障人士。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跟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这种“普通人”的底气,改变了李晶的人生轨迹。今年8月,她拿到了梦想10年的驾驶证,也有了一份直播带货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我觉得起码有个事情做。更重要的是,我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不再只是被选择的群体。”

“以前由于听力不好很多工作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同事帮忙,外出办事需要带家属当翻译,现在完全不同了。”同样的喜悦,也回荡在张志远的家中。

在2019年自费植入第一侧时,十几万元的费用是“最大阻碍”。今年3月7日,看到河北集采政策出台后,他当晚就联系了医生,12日便完成了手术,术后一个月耳蜗开机当天便能够听懂简单对话。

“不愧被蜗友戏称‘行走的环绕立体声’!”张志远如此形容双耳聆听的美妙,“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声音更大了,听得更远了,更细腻了。”这份喜悦促使他和蜗友们组建了唱歌群、朗诵群,要去打破“听障人士发音不准和唱歌跑调”的刻板印象。

当物理的“玻璃墙”被跨越,心灵的窗户也随之敞开。

无论是李晶感受到的“心里更敞亮,觉得生活更美好了”,还是张志远所说的“我们也有更高的追求和梦想”,都印证了杨洋所呼吁的——当越来越多的“玻璃墙”被打破,残障人士用于破除自身障碍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他们能回馈社会的能量则会越多。

从让“十聋九哑”成为历史的融合教育,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再到无数如李晶、张志远般的普通人重获新“声”,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之路仍在不断向前延伸。

杨洋也在继续行动着。最近,她正将目光投向融合教育中的技术细节。她提到自己正与科技公司沟通,推动语音转文字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精准化,比如解决数学根号、中英文混杂场景的识别问题。

委员通道的故事,由委员的建言开启,又由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续写。当李晶在镜头前自信发声、张志远在群里放声高歌、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在普通课堂朗朗诵读时,我们听见了最动人的声音——那是“玻璃墙”被层层打破的声音,也是尊严被唤醒、梦想次第花开的交响。(记者 王亦凡)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澳门赌场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澳门赌场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